“哎,我說吳愛軍,你們爺倆兒怎么老往旗里跑,還都各開各的車,有錢了就這么張揚呀?找你們好幾次都不見人影,求教點種田知識都這么難?”前龍隊種地大戶胡玉超見到吳愛軍時發了牢騷。
“大哥,千萬別這么說,這段時間我和我叔在旗里濱河綠洲買了樓房,這不是想趁著農閑時機抓緊時間裝修一下嗎。各開各的車是因為裝修需要購料,這不是方便嗎。你看,知道你找我們,這不立馬兒的,跑到你家來了嗎!”
兩人一邊說一邊坐下來,屋里的幾個鄰居也是種田大戶,他們幾人開起了針對今冬氣候條件、土壤墑情及市場經濟尤其是國家對于農墾改革的實施意見等因素,怎么搞好2016年科技種田的討論會……
吳愛軍和吳鳳國爺倆兒現住前龍隊,當筆者問吳愛軍對于種地的感受時,他說:“除置換地外,自己長租地是75畝,其他的都是從別人那里承包下來的,加起來的話,每年都能種上400來畝地,種這么多地,必須得科技種田,要根據氣候、墑情搶種搶趟,及時夏管,并且在品種選擇上也要對路?!?br/> 前龍隊共有82戶,耕地9000多畝,以種地為主要收入,輔以養羊,現有肉羊2000多只,加上農閑時間務工的副業補充,現每戶年平均收入都在10萬元左右,是全場已達到小康村的生產連隊之一。
隊長周斌介紹說:“我們前龍隊成為小康村主要是以農業上的收益為主,農業作為主打產業,必須科技種田,從迎合市場經濟發展上找準方位,所以,全隊都在‘比學趕幫超’的勁頭中加大科技投入,每家都有配備齊全的現代農機具,基本上一家兩臺大馬力四輪拖拉機,農忙時兩臺一起上而不耽誤農時,前龍隊的地你們可以隨便看,尤其是春播前,通過秋翻深松耙茬,整個地塊平整,一點上年播種的茬子都沒有,耕地基礎打好了,再按照時節適時搶種搶趟,及時夏管,不耽誤一點農時,所以在農業收入上,我們隊都是效益最好的!”
“生產隊富裕了,生活水平上去了,那現在屯風怎么樣?”筆者詢問該隊黨支部書記白兆升,白書記笑的那叫開心,自豪地說:“我們隊!屯風沒的說,原來的貧困戶,在班子帶領下,大家都幫忙,通過引領幫扶帶動,也陸續地在脫貧,今年重點扶持的劉占武,是肢殘智障人,靠其肢體殘疾的妹夫照顧,家庭還沒有脫貧,但在隊黨支部的帶動下,共同商量出謀劃策,隊長自掏腰包墊付8000元錢購買建房材料,鄰里互助為其湊齊建房料,眾人籌勞,使得他家建起了新房!”
看著隊里座座漂亮寬敞大瓦房,筆者與吳鳳國聊了起來,作為隊內科技種田的核心人物,吳鳳國驕傲地說:“我們隊除在種地上要大效益外,還抓些零散小收入,僅夏季農閑時節,我們就組團到場里有機糧基地、旗里建筑工地等去賺取零花錢。還有,隊里包括我在內的好多人,也都利用手機做著微商的業務,別看是小生意,也有收益?!?/span>
前龍隊富裕了,不只是吳鳳國、吳愛軍叔侄倆在阿榮旗黃金地段購買了90多平方米的樓房,全隊住戶擁有樓房30多套,有的家庭甚至擁有2套,家用轎車也越來越多,這都是在生產隊的統籌管理有效運作科技種田的大旗引領下,通過對貧困戶有針對性的技術及資金幫扶,加之全隊人苦干實干加巧干換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