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巴彥農場按照集團公司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將以發展經濟為中心,堅持“大健康產業”戰略部署,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努力實現企業效益、職工利益最大化。
2014年,張福禮董事長到巴彥農場調研時提出建設“國際兒童科普農場”這一構想,經過三年的打造,農場在此基礎上提出了“1+4+8”發展模式,“1”是抓住“國際兒童科普農場”這一主題;“4”是建設四個基地,即科教基地、科研基地、科普基地、公益事業發起基地;“8”是打造八園,即種羊園、植物園、科技園、采摘園、觀光園、松林園、垂釣園、兒童園?!鞍藞@四基地”的建設覆蓋了農場經濟發展的各個層面,在完善農場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為農場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巴彥農場2017年的重點工作就是以“八園四基地”為載體,把“八園四基地”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相結合,向新型產業要效益。
一是利用采摘園開展果蔬采摘體驗游,現場采摘、現場加工烹制、現場品嘗,通過種植香瓜、西瓜、水果西紅柿、美容黃瓜、草莓以及特色蔬菜,豐富園區物種,增強采摘性。今年采摘園還繁育了串紅、牽?;?、孔雀草、彩葉草等一年生鮮花和薰衣草、波斯菊、石竹等多年生樹根花卉,共計23個品種,60余萬株;繁育了西瓜、香瓜、西紅柿、水果黃瓜等蔬菜苗,17個大類,30個品種,3萬余株。這些幼苗不單滿足農場自身需求,還可供應周邊地區市場需求,為農場節約成本、增收近百萬元。此外,農場還與經銷商簽訂供銷保底回收協議,計劃在采摘園30棟大棚里種植50萬個菌袋的木耳,并到黑龍江省訥河市租賃30棟大棚,以合伙經營方式種植香菇,目前已經簽訂了合作協議,每個大棚可增收近萬元。
二是利用植物園、松林園開展攝影、賞花、科普、樹木認養等活動,提高園區知名度。同時,建設百花園,在園區種植多年生玫瑰、牡丹、芍藥、郁金香等,并開發以花為原料的茶飲;建設“稻、黍、稷、麥、菽”五谷園;借助如意池打造婚禮廣場。此外,以植物園為基地發展林業經濟。首先,擴大苗木繁育規模,在原有170畝苗圃的基礎上,增加150畝苗木培育面積,引進適合本地區栽培的綠化苗木30-50萬株進行繁育,計劃出售12種36670株苗木;其次,發展林下經濟,計劃種植木耳、猴頭,試種人參,提升土地利用價值。
三是利用種羊園和羊展館,開展生態畜牧業養殖模式科普、科教活動。首先,實施“良種擴繁”工程。目前已在10個連隊為10戶1000只羊實施同期發情、人工輸精,改良現有種群品種,擴大澳巴羊種群規模,并推廣標準化飼養模式。其次,通過扶持和扶貧等方式,引導職工養殖澳巴羊,擴大澳巴羊種群規模和銷售澳巴羊羊源,在帶動職工致富的同時,擴大澳巴羊品牌的市場影響力。此外,通過篩選出不能做種羊的羔羊發展育肥羊,采取精細分割,精裝銷售,打造澳巴羊品牌。
四是利用垂釣園,立體養殖各種魚類、蟹類,開展垂釣、冬捕等活動,以垂釣園為基地發展漁業經濟。首先,計劃在漁塘投放魚苗3-5萬尾,根據本地魚類生活習性,實施分層養殖,并開展垂釣、冬捕等活動,擴大銷售,增加收入;其次,在漁塘內養殖蓮藕。
五是計劃在五隊打造1戶“現代農墾人家”,探索職工發展庭院經濟、打造家庭旅游、推廣現代農墾家庭生產生活方式的新模式。
“一園一產業、一園一基地、一園一特色、一園一亮點”,農場在安排部署“1+4+8”發展模式,打造新經濟增長極的同時,還全力聚焦主業,積極打造“兩帶一區”示范區建設。其中,“兩帶”是指紅甘公路、場部至九隊公路,示范展示高蛋白大豆規?;?、標準化種植;“一區”是指九隊高效農業展示區,示范展示設施農業、精準農業種植。此外,加強與中科院合作,完善生態草牧業示范區建設,突出農牧業的基礎地位和主導產業地位。(作者為巴彥農場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