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墾體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農墾的競爭力,完善農墾管理體制、經營體系和運行機制,發揮組織優勢、規模優勢,培育大型企業集團。土地經營模式改革,是當前大墾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是農墾改革的關鍵環節。
近年來,大墾區土地流轉和規?;洜I,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仍存在速度不快、規模不大、效益不高和機制不活等方面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職工認識尚有偏差。不少職工把“流轉”與“失地”相混同,土地寧可粗放經營,也不愿意流轉。加之國家實施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又使不少職工對土地的依賴性增強。另一方面是土地流轉效益不高。目前,大墾區職工自發流轉的土地仍然以種植大豆、小麥等普通農作物為主,職工自主經營,經營模式相對落后,科學化水平不高,沒有發展產品基地的意識,達不到土地流轉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土地效益的目的,也制約著現代高效農業、特色農業的迅速發展。
目前,大墾區70%以上青壯年勞力從事農外就業、創業,留在墾區種地的大多是5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他們文化層次不高、生產方式落后,這些都嚴重阻礙現代高效農業的迅速發展。因此,推動土地向大戶、合作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流轉集中,實行規?;a、產業化經營,勢在必行,十分迫切。
首先,要因勢利導,提高職工的認識,轉變職工的觀念,從源頭上化解土地流轉的制約因素。一要統一職工思想。在土地規模流轉工作中,要通過多種渠道,廣泛宣傳農墾改革發展趨勢、規?;洜I的優勢等,主動入戶,做細思想工作。二要推介流轉典型??v觀大墾區,有許多值得樹立和推廣的典型。如歐肯河農場四隊“祥瑞豐”家庭農場,職工以土地入股,集體經營土地,打造種植基地;諾敏河五隊的恒運農民種植合作社,抱團到外部承包土地,規?;洜I,節本增效。其外還有巴彥朱建武、曾強、諾敏河劉繼承等種植大戶都是土地流轉和實施高效農業規模經營的典型事例。我們要大力宣傳這些典型,讓職工從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感受到土地規模經營帶來的實實在在好處,讓土地規模經營的理念深入人心。三要實施流轉試點。宜里農場在二、三隊實施“反租倒包”,210名職工把土地交給農場統一管理,土地實現規模經營,職工增加二次收入,企業職工雙受益。各農場可效仿選擇有條件的生產隊進行土地規模經營試點,組織有經濟實力、有愿望發展土地規模經營的種養大戶、企業主、合作經濟組織牽頭建立一批規模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及時總結經驗得失,推動土地規模經營迅速擴張。
其次,要內育外引,解決載體問題。種養殖大戶、合作經濟組織及農業龍頭企業,是土地規模經營的重要載體,必須緊抓不放。從外地經驗看,種養大戶、龍頭企業是土地流轉的關鍵。我們要對那些發展潛力大、經營效益高、帶動能力強的種養大戶、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業龍頭企業,在政策、服務等方面予以重點傾斜。同時,要大力度推進農業招商,積極尋求用大項目、大產業、大園區承載土地規模經營。通過高效農業項目、資金、技術、能人的引進,推動高效、特色農業的規模發展。
農墾改革是大勢所趨,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土地規模經營的緊迫感,積極借鑒外地經驗,提高土地流轉組織化程度,推進高效農業規?;洜I。在經營項目上以扶持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為先,在經營模式上以推行集體經營和股份合作為主,同時提倡百花齊放、鼓勵多式并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