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公司董事會在市委、政府和集團公司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按照公司章程和國有企業公司治理有關規定依法履職,全年召開董事會39次,較好完成了董事會職責,促進了集團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推動2021年實現高質量發展
集團資產總額破百億大關,總產值、營業收入、工資總額、國有資本收益等指標均創1954年墾區成立以來歷史新高,利潤總額創集團2012年重組成立以來歷史新高。
——種植業基礎進一步夯實。2021年有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80萬畝。“糧經飼”結構進一步優化,糧油作物面積超500萬畝。新建各類氣象監測站29座。爭取各類補貼資金2.25億元,完成黑土地保護作業300多萬畝。全年糧油作物總產20.7億斤,同比增長37%。
——畜牧業保障穩步提升。那吉屯5000頭全群智能化奶牛示范牧場項目實現當年開工、當年運營,謝爾塔拉奶牛場改擴建項目全面啟動。謝爾塔拉三河牛種公牛站順利通過自治區奶牛育種企業育種能力評價。種植飼草21.27萬畝,飼草產量2.21億斤,由農轉牧、農牧結合轉型升級的步伐持續加快。年末牲畜存欄101.06萬頭(匹只),同比增長3.56%。
——產業體系更加完善。圍繞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謀劃補齊產業發展短板。組建食品集團和物資集團,構建了更具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加工、商貿、流通業實現營業收入22.07億元,同比增長29.82%,集團公司首次被認定為市級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市場品牌同步拓展。呼倫貝爾農墾品牌首次面向全國發布,成功入選中國農墾品牌目錄,首次榮膺“內蒙古老字號”。企業視覺識別系統全面落地。呼倫貝爾農墾營銷中心投入運行。大宗糧油線上拍賣和線下銷售相結合,累計競拍農產品32萬噸,溢價增收2015萬元。42萬畝作物秸稈公開競價拍賣,實現增收近500萬元。
——科技引領顯著增強。綜合推進信息化和科技創新,集團數據中心投入試運行,中科院生態草牧業、黑土糧倉兩個戰略先導項目啟動,第三代農機高寒測試基地開始沖擊國家基地。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繼周工作站續簽成功,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張英俊教授等20余名專家入駐集團,“一個中心”“兩個平臺”的科技創新體系逐步建立。
二、認真謀劃2022年全年工作
2022年公司年度經營計劃、投融資方案和年度財務預算、決算報告等已經經理層制訂、黨委會研究、董事會審定。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呼倫貝爾市委政府工作要求,以黨的建設為統領,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雙十、雙百、雙創”和“五化”“四個一流”為目標,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六個路徑”發展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推動集團黨建和經濟工作再上新臺階。
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強產業,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一是進一步做精種植業。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著力構建“糧經飼”協調發展的三元種植結構,提升糧油綜合生產能力。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現代農機裝備水平,推廣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模式,全作物、全面積、全過程、全方位實施標準化生產,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快推進45個自動氣象站建設,提升氣象預測預報預警的能力。繼續加大黑土地保護力度,積極爭取和落實各級黑土地政策和補貼。建設綠色農產品追溯體系,嚴格執行集團公司統一管控的用藥用肥審批備案管理制度。二是要進一步做優畜牧業。持續推進“由農轉牧、農牧結合、以牧為主”發展方向不動搖。做好三河牛種群的培育和提升,加快三河牛產業發展。推動謝爾塔拉“公管公養”養殖場改革創新,提升養加銷一體化發展能力。做好那吉屯5000頭智能化奶牛養殖場的經營管理,探索形成北方寒地奶牛養殖的標準和模式。全力打造肉牛產業,推進肉牛良種化、產業化。充分發揮呼倫貝爾羊育種核心群的作用,做好品種的提純復壯,發展呼倫貝爾羊產業。三是進一步做大加工業。圍繞基礎產業,建立以高附加值為導向的食品加工體系,打造一批有特色優勢、上下游配套的產業集群。加快芥花油產業發展壯大,支持食品集團培育品牌、擴大市場,激活各類要素,提升企業發展能力。加快盤活麥福勞公司資源資產,提升謝爾塔拉三河牛產業一體化發展水平,加快完成大農集團雜糧和成熟蜜加工項目。加快培育優質非轉基因大豆深加工、牛奶和牛羊肉深加工、小麥和雜糧深加工、牧草和中草藥深加工。四是進一步做活商貿流通業。有序推進6個現代農業服務產業布局建設,盡快形成覆蓋呼倫貝爾的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做好糧食倉儲中心項目籌建工作,完善物流倉儲配套體系,帶動現代農服產業提檔升級。適時和俄羅斯、蒙古國開展國際貿易和對外合作,擴寬發展空間。支持有條件的單位積極開展大宗貿易、資本運營和金融領域業務,擴大農資銷售范圍。五是進一步做好現代旅游業。結合農牧業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多方位、多渠道、多層次融入呼倫貝爾旅游。加快完成集團現代旅游發展規劃,大力發展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通過旅游促進集團農牧業、加工業等產業提檔升級??茖W謀劃、審慎穩妥規劃集團旅游景區景點建設,適時而動、量力而行,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支持鼓勵職工家庭開展路邊生態采摘、餐飲、住宿、漂流、民俗特色等旅游項目和家庭小型旅游產品加工,助力提升集團旅游業整體發展水平。
(二)強改革,暢通高質量發展路徑。按照“國際化組織架構、市場化體制機制、民營化執行效率”的目標,深化各領域改革,不斷增強集團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按照市國資委有關要求,堅決把沒有具體業務、處于停滯狀態,或者發展能力不強、與主責主業無關的低能低效企業(單位)全部清理退出。2022年6月底前集團內全民所有制企業要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或者清理退出。加快集團內控體系建設,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公司治理結構、總部職能定位、集團管控模式等方面改革,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向縱深發展,形成科學決策、運轉高效、監督有力的現代化管理體系。做好土地確權和剝離企業辦社會后續工作,加強與旗市區和有關部門對接溝通,全力協調解決土地權屬爭議問題。
(三)強科技,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立“一個中心”“兩個平臺”的科技創新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企業知識產權數量,培育具有影響力的加工品牌和精深加工產品。創新科技機制,在院士工作站、中科院科研團隊基礎上,進一步與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建立科研對接機制,引進、使用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結合自治區“科技興蒙”戰略,提前謀劃、積極爭取科技大項目,充分發揮草牧業工程實驗室、草地農業生態系統試驗站作用,做好中科院生態草牧業、黑土糧倉戰略先導等項目工作。加大現代種業發展,全力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健全良種繁育體系。做好信息化二期建設,推進全領域信息化、數字化,完善集團綜合決策支撐平臺和精準農牧業管理系統建設。系統推進科技創新激勵保障制度,完善科研專項經費提取管理辦法等制度,落實好“揭榜掛帥”機制,推動科技領域取得新成果。
(四)強市場,突破高質量發展瓶頸。按照“立足內蒙古、保障呼倫貝爾、服務北上廣、輻射黑吉遼”的市場布局,完善倉儲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冷鏈物流、連鎖經營等經營業態。做好消費者分類,開辟樣板城市和形象店、社區終端直營店、商超專區專柜,多維度全方位開展產品營銷工作。做好產品銷售后續服務,制定服務管理流程和制度,維護好客戶資源。創新大宗農畜產品銷售工作,認真研判市場變化,通過訂單銷售、網絡競拍等市場化方式加快銷售進度,擴大集團糧油銷售的影響力。綜合分析集團歷年糧油銷售軌跡、價格曲線等變化情況,加快建立糧油銷售測算模型,科學指導糧油銷售,更好應對各類風險。
(五)強品牌,補齊高質量發展弱項。 按照“一流的產品品質、一流的企業品牌、一流的管理團隊和一流的經營業績四個一流”要求,盡快爭創全國馳名商標。加大以“呼倫貝爾農墾”為母商標的品牌體系的宣傳推廣,轉變品牌營銷方式,增加資金投入和廣告投放,不斷提升集團品牌競爭力、影響力和認知度,通過品牌建設帶動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提升集團品牌價值。建立健全質量安全體系,加快建設農畜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監管制度。培育標準化生產、產業化運營、品牌化營銷的產業運營模式,把質量安全貫穿產品生產全過程,加大質量標準體系認證,提升產量質量和品質,以優良的產品帶動形成優勢品牌。
(六)強項目,打造高質量發展載體。深入研究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項目支持政策,加強與國家、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有關部門對接溝通,加大項目爭跑力度。圍繞主導產業和基礎設施改善,在產業發展、信息化、倉儲物流等方面做好項目的謀劃和儲備,完善集團本級三類項目庫。加大項目的全過程監管,依法依規做好項目籌備、建設、監理、驗收、結算、決算等工作,壓實責任主體。做好項目后期運行評估,加快建立項目懲戒考評和后評價機制,對項目進行常態化制度化全過程監管,發揮項目運行效能。
(七)強進位,明確高質量發展目標。在生產經營、企業管理、種植業、畜牧業、加工業等各領域對標先進,明確差距和不足,補短板、強弱項、固優勢。全方位提升發展質量,“創一流產品品質”,推動由“量”向“質”轉變,提高產業發展水平,推動盡快進入全國農業百強企業和國家級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好現代化企業管控建設,通過信息化、數字化、物聯網、5G、云計算等方式提升集團管控水平,在管理水平和科技手段上要走在自治區和全國農墾前列,成為學習的典型。以“四個標準、三個搖籃”為目標深入抓好黨的建設,在黨中央、自治區黨委、呼倫貝爾市委黨建有關要求基礎上,進一步深耕細作,進一步提高標準,進一步久久為功。將任務和目標具體化、數字化,推動各層級進一步由“想”向“干”的轉變,在集團頂層設計下,抓落實、抓實施。
(八)強文化,豐富高質量發展內涵。進一步總結農墾精神,提升企業文化的內涵,明確文化建設的內容方式,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加強企業標識的落地等基礎工作,規范場容場貌、隊容隊貌,規范機械裝備、產品造型,形成統一的視覺識別體系。抓好制度文化,依法合規制定員工準則等規章制度。推動構建企業核心文化,推進《強墾信條》、歌曲《我的田野我的家園》盡快出臺,使企業文化有內容、有抓手。結合集團公司重組成立10周年活動,編寫企業文化系列叢書,完善合唱團運行機制,開展系列活動,頌揚新時代、新農墾、新氣象。加大對現有企業文化的宣傳和培訓,開展企業文化系列活動,讓企業文化入心入腦,切實通過企業文化增強干部職工使命感、歸屬感、責任感、榮譽感,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合力。
(九)強管理,強化高質量發展保障。深入開展“十清”工作,清“三資”、清合作、清項目、清合同、清損失、清賬目、清制度、清隱患、清指標、清隊伍,各單位和部門要依據職責職能制定執行方案,確保 “十清”工作落實落地、取得實效。同時,按照“本底資源數據化、產業鏈條系統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發展目標數字化、企業對標國際化”的“五化”目標,加強資源管理、資金管控、成本管控、審計監督、信訪維穩、安全生產、留辦社會職能、依法治企等,全面提升集團現代化治理水平。
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呼倫貝爾市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戮力同心、銳意進取,奮力書寫農墾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